WEFV2626EFCEYYYB15VEF |
內容簡介
目錄
總編輯序/吳明賢
主編序/洪淑苓
百年景福家族看臺大九十/謝豐舟
四代百年臺大緣/戴桓青
臺大心 四代情/李存修
理想、友愛與永恆~臺大是概念,是目標,也是過程/蔡昌里
走過戒嚴時代的自由學府/李德進
從平凡出發──匯流在臺大的一個家族/曹慧中、徐文琴
家族椰林兩代情 暖陽烈火在我家/陳偉勵
三代同堂/黃正彥
臺大記述/劉兆玄
不解的緣分/何耕宇
以校為家──我家的臺大經驗/李嗣涔
臺大與我/吳聰敏
從過去向未來──「家」在臺大/鄭毓瑜
轉眼瞬間 兩代臺大情/紀越錦
踏上單車/王宏恩
序
郭大維(國立臺灣大學代理校長)
本校在一九二八年創立,今年恰逢九十週,臺大校友雙月刊出版《臺大家族椰林》做為母校校慶的賀禮,真是令人感到欣喜。
自創校以來,本校以開放的學風、優良的師資、豐富的教學與研究資源,培育出無數優秀傑出的校友。而校友之中,也有不少家族傳承的情形,除了夫妻檔,更有從祖輩、父輩到子代、孫代都有臺大人,或是同出一系,或是在不同的領域發展,相互砥礪,相互扶持,傳為美談,也令人羨慕。如今邀請這些校友寫下他們的家族故事,一方面留下家族史的見證,另一方面也可以說為臺大校史增添溫馨的一頁。
臺大是世界一流的大學,也是個溫馨的大家庭,有許多人在這裡求學、畢業,而他們的孩子從小在校園裡玩耍,長大後也在這裡求學、畢業。或者反過來,他們進入臺大,是來尋找父親、母親年輕時的蹤跡,和父親、母親一起呼吸臺大自由的空氣,讓世代之間的情感更緊密。透過他們的描寫,我們可以感受到親子之間、老輩與新世代之間,那種因為擁有共同回憶而無比快樂的心情,真的是有「家」在臺大,以臺大為家的深情。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臺大人不只是專注於學術、學業,和一般人一樣,他們也關心孩子的成長,也對父祖輩的成就感到驕傲。而在日常生活裡,這些臺大人的家族故事,讓我們看到家庭和樂的確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重要後盾。他們樂意和自己的家人分享生活樂趣,並且互相安慰鼓勵,諸多情境的描繪,在在刻劃了動人的溫情與世代傳承的意義。
本書共有十五篇文章,作者涵蓋文、法、理、醫、工、農、電機、管理學院等各院系,各篇內容豐富,文筆精采生動,既寫出他們的家族故事,也記下了不同世代臺大人的故事,在校慶前夕出版本書,格外有意義。在此感謝各篇作者賜稿,也感謝校友月刊編輯部同仁的辛勞,讓我們一同祝賀
臺大九十週年生日快樂
總編輯序
吳明賢(臺大校友雙月刊總編輯)
希望與真理是一所大學的本質,臺灣大學一直以培養具有獨立精神及自由思想的社會中堅分子為己任,一直以來學生在臺大培養視野,格局和批判性思維,尋找內心的激情,為生命的成長確定方向。今(2018)年是臺大立校90週年,特別值得紀念。因為臺大每跨出一步,代表的是臺灣高等教育更進一步。在這所臺灣第一高教學府成長的年輕人,累積數十萬人,年復一年,陸續投入社會各領域發揮所長,對臺灣、乃至全世界人類所做的貢獻無法計數。若我們肯定臺灣的發展進程,那麼臺灣大學所培育的校友就絕對有份於此。
由此來看,臺灣大學能擔當偉大的大學之名,要歸功於臺大校友,濟濟多士,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力無遠弗屆。這本《臺大家族椰林》邀請家有兩代以上的臺大人撰文,分享家族兩代三代乃至四代臺大人的校園生活,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個中興味,讓明賢讀來玩味再三,誠如謝豐舟教授的文章所言:「一個家族的歷史與一個大學的歷史,竟然是如此地休戚與共。」
而一個大學的歷史特別是臺灣大學的歷史更和國家社會的發展休戚與共。李德進學長的篇名「走過戒嚴時代的自由學府」清楚說明了臺大一以貫之的立校精神,而何耕宇教授以其父何寄澎教授的勉勵為座右銘:「臺大人為所有的臺大人罩上光環、戴上榮冠;所有的臺大人也應盡心盡力榮耀臺大。」,就是本書每一位作者所要表述的心志,所謂「上醫醫國、中醫治人、下醫治病」。
為慶祝母校成立90年,《臺大校友雙月刊》與全體編輯工作同仁策出版兩本書──《臺大家族椰林》和《臺大文學椰林》,感謝洪淑苓老師的參與主編,感謝賜稿的每一位學長和邀稿的編輯委員們,讓我們共同祝賀臺灣大學生日快樂,永遠以最偉大的大學自期,超越自己。
主編序
洪淑苓(臺大中文系教授)
每個人都隸屬一個家族,孫子長得像爺爺,女兒承傳了媽媽的聰慧⋯⋯若是我們也來說說臺大人的家族故事,那會是怎樣的光景?
《臺大家族椰林》便是在這樣的構想下,開始約稿、徵稿,希望家裡有兩代(或以上)的臺大人,撰寫他們一家的臺大回憶。希望可以透過世代經驗的對照,呈現出不同時代的求學經驗、校園環境、生活與社會氛圍的異同。
經過一年多的籌備,本書共收錄十五篇臺大人的家族故事。我們很驚訝地看到,有多位作者的家族都是三代、四代臺大人,而親戚人數加起來可能多達十多位。譬如醫學院謝豐舟教授的家族是四代、十一位念臺大醫科。外文系校友曹慧中、中文系校友徐文琴執筆的曹永和教授家族共有三代、十二位臺大人。其他大多是兩代、二人以上,夫妻子女共四位的也不乏其例。
在他們筆下,臺大的可貴,如戴桓青教授所言,並不是等同於一個品牌或名片,而是每人各自擁有的,深刻而獨特的回憶。譬如李嗣涔校長為兒女描述,從前「爸爸住的第五宿舍」、「媽媽住的第八宿舍」不只洋溢著親情,也蘊藏著年少時的甜蜜回憶。鄭毓瑜教授則為我們述說當年的椰林大道風情,而後也因應時代變局,臺大人唱著自己的歌,參加社會服務營隊。「橄欖樹」、「如果」、「美麗島」等民歌見證了那一代的青春。
有趣的是,吳聰敏教授記載他的「經濟學原理」在共同教室上課,有一天,他看見兒子從窗外走過,正要去「小木屋」買鬆餅,後來他偶爾也加入購餅行動。何耕宇教授則是從小跟隨著教授父親在臺大校園出入,臺大校園的人事物對他來說都倍感親切。王宏恩校友則好奇,那讓爸媽畢業二十多年仍不斷提到的椰林大道、籃球場、醉月湖,以及活動中心的民謠吉他表演、宿舍周圍的宵夜,到底是什麼樣子。待他親自踏入,才知道大學四年不管怎麼過都是「浪費」,但也都是「浪漫」。這些細節讀來都非常生動有趣,可略窺當時的臺大生活景觀。
此外,本書各篇作者也為我們勾勒求學時代的校園文化與社會氛圍。蔡昌里校友寫出了登山社的社團情誼,黃正彥律師寫出法學院的宿舍生活,紀越錦校友懷念的鳳城廣炒、台一冰店、雙葉書局、東南亞電影院等,在在記錄了當時的大學生文化。尤其特別的是,李德進校友仔細描繪民國四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所舉行的傅故校長斯年的安葬儀式,他協助遞送骨灰罈,見證了這莊嚴隆重的時刻。李校友甚至親自送相關照片到編輯室,可說是非常珍貴的校史資料。
臺大是人人嚮往的第一學府,臺大人的家族故事當然不只這十五篇。希望本書是個開頭,讓更多臺大人都來說說他們的家族故事,那是親子、家族的溫馨回憶,也是臺大人珍藏的時光膠捲。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0570182
- 叢書系列:
- 規格:精裝 / 184頁 / 15 x 21 x 1.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文丨多寶育兒口袋(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現如今,家長們普遍認準兩種教育方式,分別是「溝通教育」和「棍棒教育」。雖然前者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更被推薦,可如若遇到孩子做了什麼出格事,忍無可忍之下,爸爸媽媽難免會抄起手裡的傢伙讓孩子「長長記性」。 巴掌打在孩子身上,最心疼的還是父母,可有時候真要趕在氣頭上,那種「恨鐵不成鋼」的失望和憤懣恐怕是想收都收不住,不打得自己解了恨定不會停手。但不得不說,悲劇往往也是在這種失控的情況下醞釀而生的。 ... 孩子年紀尚小難免淘氣,爸爸媽媽初做父母也難免缺乏經驗,偶爾運用「棍棒教育」,最好是點到為止,孩子身上的有些部位還真不能隨便打,必要時候還是要學會控制自己。 案例:孩子在外打架招惹是非,爸爸一記耳光差點釀成大禍 記得那還是我上中學的時候,不管是中午還是晚上,只要到了放學的點兒,校門口總會聚集幾個或幾十個「問題少年」。 可即便如此,他們通常不會去做什麼出格的事兒,說白了就是為了惹人注意,換取些虛無的優越感罷了。現在看來幼稚得讓人尷尬,可沉浸在青春期的孩子們可是當局者迷。 ... 班裡的一個男同學也在這些人之中,雖然前兩年都沒出過什麼大事,但在初三的時候卻因為一點小事跟校外的人打了場群架。這事兒被家裡人知道後,他老爸一氣之下給了他一巴掌,可能是打得太過用力,這個男同學竟然暈了過去。 情急之下趕緊去了醫院,醫生說他的耳膜受到創傷,如果再嚴重點,那隻耳朵恐怕就是永久失聰了。 後來他的家長也多次來學校和老師溝通,想要儘可能降低對孩子日後學習生活的影響,看得出,他的爸爸也是非常後悔的,其實現在想想還真是後怕。 ... 4個部位是孩子「生命線」,家長再氣也不能打 1)面部 都說「打人不打臉」,對於年紀尚小的孩子來說,他們的面部皮膚更加嬌嫩,家長的一巴掌上去可不是小事,弄不好毀容只是一瞬間,還會給孩子造成不小的心理創傷。 除此之外,揮手一耳光很可能傷及孩子的耳朵。要知道,耳朵是人體非常脆弱的部地方,如若受力不當,很可能導致聽力受損。 2)後腦勺 後腦勺是非常重要,也是尤為脆弱的地方,爸爸媽媽就算再生氣,也千萬別動孩子的後腦勺。無數神經分布其中,控制著人體眾多行為活動,如果受到外力,一個不小心很可能使孩子處於暈厥、患上腦震盪,甚至陷入其他更危險的境地。 ... 3)後背 孩子們多處在長身體的時候,後背的脊柱發育還沒有達到完善的地步,如若受到較大力度的衝擊,很可能傷及脊柱。 4)胸腹部 人體的重要器官多被胸腹部保護,一旦失手,很可能損傷它們,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嚴重的,比如在傷及脊柱、甚至斷裂的情況下,就會存在刺傷器官的危險。 ... 孩子犯了錯,家長可以這樣做 1)保持清醒,冷靜分析孩子犯錯緣由 不管家長習慣勸導還是打罵,都要在第一時間控制自己,冷靜下來,而不是把教育方式當作自己發泄的手段。在孩子犯錯後,爸爸媽媽可以採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分析其背後的緣由,之後再選擇用什麼樣的方式讓孩子改正錯誤。 2)用罰站、做家務等代替動手 雖然在一般情況下,打罵可以快速見到效果,但不得不說,它並不是長遠之計,也不適合頻繁使用。爸爸媽媽可以偶爾以這樣的方式給孩子以深刻的印象,如果總是使用其實效果也就沒那麼明顯了。 當孩子犯了些小錯時,爸爸媽媽完全可以用罰站和做家務等方式,代替動手打人,也是不錯的選擇。 ... 3)溝通是最有效的方法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溝通是最有效的方法。可能在很多時候,想要也孩子建立有效的溝通並不是件易事,但越是困難,效果也是越明顯的。 家長要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儘可能找到「突破口」,或者是共同話題,又或者是更容易被人接受的語氣,找到它們,進而和孩子建立更好的溝通。 (圖片來源於網絡,與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WEFV2626EFCEYYYB15VEF |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jEOLdNL.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04207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北屯韓式髮根燙推薦染髮髮廊后里韓男造型霧峰韓男卷髮上班族染髮推薦髮廊台中短髮造型推薦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
潭子美式風格的質感男仕理髮推薦染髮髮廊 新光三越附近英倫風格的質感男仕理髮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 霧面質感台中染髮推薦豐原氧氣瀏海推薦髮廊上班族染髮推薦髮廊 神岡韓系厚瀏海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 Dcard推薦的台中護髮染髮燙髮推薦勤美誠品附近好感度最高色系推薦髮廊 北屯男生髮型推薦的髮廊上班族染髮推薦髮廊 台中髮廊推薦霧峰韓系明星髮型風格專業剪髮推薦髮廊 大肚氧氣瀏海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 霧面質感台中染髮推薦